滇企面临“爱心”大考

2009-08-24


滇企面临“爱心”大考(转自云南信息报)
2008-5-20    作者: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王吉涛 田丽   

一 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和 一张非常时期的企业“成绩单”,让很多公众人物和企业处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近日, 姚明因吝啬捐款而饱受质疑;国内地产“大亨”王石捐 款200万元后遭到网友批评,他的 反驳言论“捐赠不应该成为企业的负担”一下让自己陷入了又一轮舆论危机当中。同样的 视角转移到企业身上,也有很多思考与 分析。到记者发稿时止,全国企业捐款数额已经超过44亿元。 这其中,云南企业的表现又如何?

云南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现在还没 有专门的行业统计,但从之前几天的捐赠情况看,中小企业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大捐赠的主角。

“捐款多了同行冷言冷语”

云南全省的捐赠款项,还不如省外一家大企业多 。据省民政厅通报,截至18日14时,我省各地共收到各族各界群众支援抗震救灾款项和物品价值 累计10686万余元。其中,收到的捐赠款项9272万余元,物品价值1413万余元。

此次抗震救灾工作中,云南中烟工业公司及所属的红塔、红云、红河集团向灾区捐款1700万元,成 为目前云南向地震灾区捐款最多的企业。“云产烟 70%以上都在省外销售,四川也是非常重要的 市场,云南中烟向灾区捐款是应该的。”云南中烟工业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卫东说,川渝中烟是云 南中烟的重要合作伙 伴,通过捐赠来帮助灾区和尽快恢复生产是很必要的。目前,整个云南中烟系统 的职工捐助仍在进行中。

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云南白药集团迅速将价值190万元的白药系 列药品运到成都,用于抢救灾区伤员。另一家企业也引人关注。仅仅一天半时间,云南电 网公司员工 就向灾区捐赠爱心款达529万元。昨日,云南电网员工的第二次捐款又开始了。“目前统计数据 还没有出来,但估计数额不会少。”云南电网公司一位 负责人说。另外,云天化集团捐款300万 元,云铜集团捐款100万元支援灾区,楚雄德胜钢铁有限公司捐款300万元。5月15日,价值100万元的10 辆 轻型卡车和轻型客车驶出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产区,直赴灾区。

这些率先向 灾区捐赠的企业,获得了人们的掌声和尊敬。但是,有一种声音认为“气度小了点”。

据捐款109万元的云南实力集团董事长彭宇兴介绍,实力集团在通过省工商联捐款时,遇到 了很多云南的上市公司、矿业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等各行各业的企业在参加捐助,“但让我万万没 有想到的是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表现得让人失望,捐个几万元就算尽了责任。”

“ 我们这样的小企业都捐100多万,你们大企业看着办。”云南某私营企业董事长说,“我们 的做法也是想能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抗震救灾中。”

而据记者了解,云南一家企业因 “捐款过多而遭到同行的冷言冷语”。“当时我们的捐款金额在我们这个行业算最多 的,别的企业知道后打来电话讽刺我们, 毕竟我们不是业内最大的企业,如果我们比他们捐得多,他 们脸上有些过不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做善事要凭企业的良 心和企业的能 力,如果用来攀比那就没意思了。”

在滇上市公司目前大多沉默

灾难面前,大多数云南上市公司选择了沉默。截至昨天发稿时,云南板块的上市公司,只有云南白 药集团向灾区捐赠了价值192万元的药品。而更多的上市 公司,依然没有反应。“我们没有统计 过云南上市公司的捐赠情况,也不会强迫他们去捐赠”,云南证监局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作 为监管部门,如果上市公司愿 意为灾区奉献爱心,他们当然欢迎。这位负责人表示,但据他了解,云 南的上市公司中,只有云南白药向灾区捐赠了。

然而,没有捐赠,不代表云南上市公司社会 责任感不强。“上市公司跟一般的企业不一样,大额捐赠需要董事会讨论决定,程序比较复杂, 可能会有一定的滞 后性”,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历年的情况来看,云南上市公司还是做了 很多公益事业,包括之前的普洱地震、昭通地震等,云南上市公司都出了不少力。只是这 次情况比较 突然,上市公司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做出决定。

记者走访了一些证券营业部,受访的股 民均对上市公司积极捐赠表示理解。甚至有投资者公司的沉默还有意见:“增发一次少辄几个亿 、多则几十、上百亿,现在却一毛不拔,有点太说不过去了”。

中小企业成捐赠主角

很多大企业捐款捐物,回报社会,承担起了一部分的社会责任,但那是远远不够的,毕竟云 南的大企业是不多的,相信更多的是要靠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的力量。云南的中小企业在这次抗震救 灾中的表现很是抢眼。

很多的中小企业都表现积极:圣火药业捐赠112万现金及药品;维和 制药捐赠108万元药品…….

根据云南省红十字会公布的 “‘5·12’地震救援捐款单位(个人)名单”,其中很多的捐款都来自 小企业,他们的反应积极而有力。16日下午,云南方 舟集团向灾 区捐赠25万元的珍茗金龙瓶装水,还向灾区捐助了20万元现金,并积极倡议和动员该集团员工自行捐 款。像方舟集团这样向灾区献爱心的云南本土中 小企业多不胜举:柏联集团、奥斯迪、昌宁 胜江、永德糖业等数十家企业纷纷慷慨解囊。

才成立一年的云南天盾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昨天 组织了一场职工募捐活动,这个只有30多人的小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捐出了1万余元,该公司总经理直 接捐出了自己刚发的工资:“即使天盾还处在创业期,公司全体员工认为仍应该尽力而为。 ”

云企捐赠“力不从心”

刚刚吃饱的云南企业,想分一杯羹给别 人,实在不容易。“云南企业的基础本来就不如人家,大企业捐赠的少,也是可以理解的 ”, 云南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云南企业的规模、经营状况等方面,都比省外 的企业差很多。

“从这次救灾的反应来看,就知道云南的企业还是相对较弱。” 云南省民政厅一位救灾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这次物资采购还是费了一番周折。就如方便面这样 的很简 单的方便食品,因为云南没有厂家在生产,所以大规模采购变得很困难。“最后,只能在本地采 购一些方面米线和饵丝,从经销商那里买到的方便面,都是四 川生产的”,该人士如是说。

当然,单以捐款数字论英雄,未必客观。所谓善无大小,爱心无价。“支持国家建设 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有捐助的条件,再说企业的钱也是国家的钱”李卫东说。彭宇兴也表达了类 似的观点:“在这么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就应该全国上下一条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

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云南的企业已经从简单的赚钱者向社会主要的贡献者转化。 在这场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云南的企业都正在勇敢地承担着这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人们有理由相 信,随着这场爱心大接力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云南企业将成为慈善舞台重要的角色。

■声音

云南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有关负责人:

“我们这边主要是中小企业在捐 ,而且很多是以企业主个人名义捐的,很多大企业可能都是直接给灾区捐赠的,所以我们没有记录。 ”

有关专家:

“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同时也在考验云南企业对社 会的责任感,在危难时刻是否义不容辞地履行社会责任。”

云南某私营企业董事长:

“我们这样的小企业都捐100多万,你们大企业看着办。我们的做法也是想能有更多的 企业参与到抗震救灾中。”

■旁边报道

部分企业行动迟缓

不过, 在此次震惊世界、全民悲恸的惨剧中,部分外资企业反应迟缓,有的企业提高在灾区的产品销售价格 。

据网友对印尼海啸的捐款名单和此次地震捐赠对比,华硕在海啸中捐赠金额2500万人民币 ,而本次地震仅仅捐献了1200万;TCL捐了300万人民 币,本次地震100万;微软海啸捐款350万美金, 共给地震灾区捐了380万人民币;摩托罗拉海啸捐款逾250万美元,地震捐200万人民币;戴尔与苏珊 基金会海啸捐赠300万美元,但地震捐210万元人民币;沃尔玛及其基金会海啸捐赠200万美元,给地震 捐了300万人民币。

这其中也有一些企业比较冤,像旗下拥有肯德基、必胜客的百胜集团至 今捐款总额已达人民币1580万元,但网上仍有网友把其列为“吝啬”名单。

让人 觉得痛心的是,一些民营快递公司对寄到灾区的物资,要么表示“交通困难,无法送达” ,要不价格比平常高两三倍。中国邮政则对汇款免收手续费,但 对送达灾区的物资依然按照平时的价 格处理。当邮政方面接受记者询问捐送到灾区的物资如何可以得到优惠的时候,邮政方面指可以向民 政局寻求协助。但记者致电 民政局了解到,民政局愿意接受捐款,但不接受捐物。

云南企 业捐款榜单

(不完全统计)

○云南中烟工业公司及所属的红塔、红云、红河集团 向灾区捐款1700万元

○云南电网公司员工529万元

○云天化集团300万元

○楚雄德胜钢铁公司300万元

○云南白药集团捐190万元的白药系列药品

○昆明船 舶设备集团 150万元

○云南官房企业集团 130余万元

○金格百货集团领导及员工 130余万元

○云南铜业100万元

○云南实力集团及员工109万元

○城建股 份及员工108.29万元

○昆百大集团 100万元

 ……